出租车企业如何升级转型?张林东选择的路径是更具挑战性的智慧交通领域
“智慧交通藏着成为‘独角兽公司’的商机”
在渝商群体中,张林东属于少年成名的类型,先办出租车公司,随后进入房地产和专业市场领域。这些资产属于令人羡慕的优质资本,但在2016年,张林东却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智慧交通领域作为企业的升级路径。
在重庆环球金融中心的地下停车库里,张林东的智慧停车系统正在商用:车主将车停在一个隔间,然后由机器人来完成停取。停车取车只要大约90秒时间。
8年前,记者采访过张林东,当时他谈得最多的是如何通过并购做大出租车公司和在海南的房地产。8年后,张林东对于过去几乎很少提起,而是用“新奇、有趣、科技、跨界”等词汇,给记者描绘了另一番的企业升级蓝图。
优质资产也会有大挑战
重庆晨报:在我们印象中,新2会员管理端10888在出租车、茶叶市场都是令人羡慕的资产。
张林东:我们集团已成立23年了,根据每个阶段的发展需要,我们从交通产业延伸到地产,集团的总体定位和布局符合自身的实际。现在是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都面临深刻变革的年代,过去优秀的资产一定会遇到很大的市场挑战,一不小心甚至会成为危机。
重庆晨报:企业转型升级很热门,同时困惑着企业家。
张林东:总的来说转型升级是势在必行,但又需要企业顺势而为,我不建议企业家轻易转行,这是一个讲究商业跨界的时代,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如何与政府主导的产业相结合,如何与新的科技创新相融合,另外就是找到新的产业模式,找到“新奇、有趣”的消费方式。
产业升级进军智慧交通
重庆晨报:这就是你现阶段的升级思路?
张林东:经过几年的深度调研,我们最终将企业的升级领域确定为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结合的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群,而我们又主要聚焦在两个领域:一个是红绿灯系统,一个是停车系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将车辆畅通度提高25%,这也意味着将减少25%的通行时间。
“停车难”已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城市问题,其中有的是“真难”(停车泊位数量不足),但有的是“假难”。比如一条商业街,并不是所有的停车场都拥挤,只是司机找不到停车位,30-40分钟才能停车。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平台,将不同类型的停车场资源联网打通,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就能迅速找到空余车位,甚至是机器人来帮你存取车。
重庆晨报:用机器人来停车?
张林东:对,是机器人存取车,目前我们已在位于解放碑的环球金融中心和新华国际进行试点。在环球金融中心,司机将车停到车库指定位置,由机器人来完成车辆的停放。同样,车主取车时,也由机器人来实现送车,大约90秒钟内能完成车辆的存取。
“这是成为独角兽公司的机会”
重庆晨报: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系统。
张林东:在前端,我们除了并购欧洲的设备公司,在国内已经和海康威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海信、百度、滴滴等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有的已经签署了战略协议。
我们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并与清华大学签约打造智慧交通研究中心,目前已有一批来自百度、华为、京东等知名高科技公司,在智慧交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顶级专家加盟了我们集团。另外,还有一个市场推广团队,除了重庆,我们已在北京、深圳、海南等地开始了市场推广应用。我认为这是一个让企业成为“独角兽公司”(指那些估值巨大的初创企业)的机会。
打通孤岛成立劣后基金
重庆晨报:目前这个产业的难点呢?
张林东:每个停车库都属于不同业主,这就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而一个智慧系统真正要发挥最大的效应,必须打通这些孤岛。目前我们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让市场的认知观念得到改变。
重庆晨报:这是一次冒险吗?
张林东:我们从2016年下半年正式决定做智慧停车,这一年多,团队的投资加上研发、并购,已投入资金上亿元。
任何项目都有风险。我们专门成立了一支停车产业方面的基金,这是一支劣后基金,所谓劣后基金,通俗地说就是亏了钱我们新2会员管理端10888先兜底。我认为在停车产业,我们破题的意义更大。
重庆晨报:你如何看待此次转型的赢利前景?
张林东:我们在环球金融中心的智慧停车项目,原来只能容纳200辆车的空间,经过改造能够停420辆车,增量部分就是价值。对于盈利,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数字时代的营销观念,当你拥有了百万级的用户,用户会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重庆晨报:转型对你本人的改变大吗?
张林东:转型压力对于企业家来说是巨大的,所以必须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我们在升级转型方面做了大量积累,我先后阅读了《工业4.0》、《跨界战争》、《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从趋势到行动》、《重新定义战略》等书籍,它们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想说,一个重新建构起来的企业家新思想是保证企业升级的第一要素。